欧洲中心地带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

就所有意图和目的而言,殖民地和民族问题的出现具有超越殖民地世界的力量。在这一点上,列宁也表现得异常清醒。我们已经看到他暗示了东欧的风暴正在集结。还有更多。1916年7月,在目睹威廉二世的军队推进到巴黎城门之后,这位伟大的革命家重申了当时正在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并呼吁注意可能发生的颠覆。如果这场巨大的冲突以“类似拿破仑所取得的胜利而告终,以一系列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民族国家被征服而告终……那么欧洲就有可能爆发一场伟大的民族战争”。

在这种情况下,重读列宁在分析帝国主义的文章中的重要段落是有益的,帝国主义的特点是“不仅努力吞并农业领土,甚至吞并大多数高度工业化的地区”,如果只是为了削弱其“对手”。无论工业多么发达,文明多么古老,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避免被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危险;甚至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列强也不能认为自己是安全的。希特勒在 1940 年春取得了“类似拿破仑所取得的胜利”之后,法国成为了第三帝国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值得注意的是,希特勒甚至在上台之前就提出了法国人民种族化的建议,将他们归入殖民地人民和劣等种族之列:法国并不真正属于世界白人社会,它正走在“黑人化”(Vernegerung)的道路上。法国没有以任何方式保护自己免受异族通婚和性关系的影响,就这样无耻地“血统黑人化”了。这一破坏性进程如此之快,以至于“法国在种族上变得越来越黑人化。”驱使在殖民地世界,法国人被迫进行民族和反殖民革命,以恢复独立和民族尊严。

意大利发生的事情或许更为重要。墨索里尼在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提出了明确的帝国主义口号:征服阳光下的一席之地、帝国“在罗马的致命山丘上”回归等等。墨索里尼垮台后,留给这个国家的不仅是一蹶不振和支离破碎,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被一支军队所控制,这支军队就像一支占领军,把当地人民视为殖民地人民、劣等民族的成员并加以对待。戈培尔 1943 年 9 月 11 日的日记揭示了这一点:“意大利人的不忠和背信弃义,使他们完全丧失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权利。他们必须受到最严厉的惩罚,因为历史的法则要求。”实际上,在纳粹头目眼中,意大利人现在已经是“黑鬼”了,因此必须避免性污染。意大利参与了帝国主义发动的征服非洲和巴尔干殖民地的战争,因此不得不发动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以摆脱前帝国主义强加给他们的殖民枷锁,恢复自己的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

总之,正如列宁所部分预见的那样,在欧洲的中心地带,革命远非“仅仅是无产阶级的”,它最终是反殖民和民族的。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