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家庭暴力背后的悲哀

放弃自己和“认命”是错误的方法

在社交退缩的病例中,有相当大的比例伴随着家庭中的暴力爆发,这只会让家里蹲问题变得更加难以处理。因小事或无缘无故而爆发的暴力行为只会让家庭气氛变得更加暗淡和凄凉。不自然的、紧张的沉默开始统治整个家,家人不得不整天提心吊胆地看着家里蹲孩子的细微表情和姿态。

母亲尤其容易成为这些暴力行为的受害者。如果仅从外表来判断,母亲似乎多年来一直被当作奴隶对待。毫不夸张地说,在这种情况下,母亲和孩子一天 24 小时都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甚至连睡个好觉的能力都没有。母亲随时都可能被吵醒,因为孩子会突然想起很久以前的恩怨,强迫她听上几个小时,完全不顾晚上的时间。即便如此,孩子也可能会因为不喜欢妈妈的语气而大发雷霆。

有些青少年问题专家建议家长接受现实。他们的理由是,一旦孩子得到满足,他或她就会平静下来;让父母面对孩子的暴力发泄,孩子就会反过来把父母变成自己的附属品。然而,从治疗师的角度来看,试图用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简直是天方夜谭。事实上,这样做不仅是一个失误,有时还会延长暴力爆发的时间。这是因为把自己暴露在愤怒的行为中只会成为一种危险的挑衅。

关于这一点,我稍后会详述,但这些暴力行为的根源在于悲伤。如果他们只是出于简单的情感爆发,毫无疑问,他们会释怀并继续生活;然而,暴力行为几乎不会轻易结束。施暴者感到非常受伤,以至于最终转向暴力行为,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很难原谅自己。另一方面,他们又觉得是父母创造了一个“无法原谅的自己”。暴力行为涉及自我批评和自责的恶性循环。

那种认为父母做了足以导致暴力的坏事的观点,不过是一种“追捕坏人”的逻辑,这种逻辑可能会导致误认(mistaken)像认为母亲是致病原因这样的诊断——过去人们对某些精神障碍也会这么说。这让我想到了我注意到的一些耐人寻味的事情。在我观察到的社交退缩家庭暴力案件中,几乎没有人在年幼时遭受过虐待,至少在真正的临床和法律意义上是如此。当然,这只是我在诊室里收集到的经验性印象,因此我不太确定是否可以从中得出一般性结论,但根据我治疗童年受虐者的经验,我可以猜测出一般原因。经历过严重虐待的人开始表现出分离型人格障碍(也被通俗地称为“多重人格障碍”)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迹象;然而,通常情况下,这并不会转化为欲望通过更多的家庭暴力来“报复父母”。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受虐者在晚年建立自己的家庭后,开始对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施暴。

在家里蹲中关于如何与孩子交谈的前一章中,我写到了如何处理过去的不满,因此在此不再赘述。我只想强调,重要的是要倾听孩子的不满,把它们当作话语来对待,同时确保它们不会影响你的情绪。

拒绝暴力行为意味着什么?

我的基本立场是,拒绝暴力至关重要。我的意思是,一个人应该完全摒弃暴力这种方法——无论是合法的体罚,还是可以理解的欲望报复。当我说我拒绝“作为一种方法”的暴力时,我的意思是,即使一个人有系统地反对体罚,有时他也不得不打破这种做法,承认体罚的效用,但这完全是另一回事。

当然,我说的“拒绝”,并不是说应该对峙和进行某种决斗。对峙只会延长暴力爆发的时间。拒绝暴力还意味着拒绝“为压制暴力而暴力”。通过武力镇压家庭暴力的企图几乎肯定会失败。有一种民间智慧认为,暴力只会导致更多的暴力。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点。

面对家庭中的暴力行为,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拒绝的同时勇敢面对。这一点显而易见,但根据不同情况,“拒绝”暴力行为的方式有很多种。

决定其严重程度和处理暴力爆发的难度的不是暴力的内容。如果有的话,那就是暴力爆发持续的时间长短。如果暴力爆发只持续了几星期,那么即使暴力行为相当严重,治疗起来也相对容易。另一方面,如果长期爆发的暴力行为已持续数年,即使暴力行为本身并不严重,治疗起来也会相当困难。下面,我将具体讨论如何处理两大类暴力行为:“早期爆发的暴力行为”不那么难处理,“长期爆发的暴力行为”则持续了很长时间,因此问题更大。

一个人无法承担的悲伤

无论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绝对有必要首先充分了解暴力行为背后的原因。但是,当一个人觉得除了暴力行动别无选择时,如何理解他的感受?

客观真理不管发生了什么,有这种行为的人都会强烈地感觉到,在此之前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痛苦。他们把自己的历史看作是一系列的失败——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高考失败了;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外表感到失望;他们可能会觉得无法交到恋人或朋友;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成功进入心仪的公司;等等。他们不会轻易自杀,原因之一是他们觉得这些所谓失败都是别人的错。

然而,家里蹲实施暴力行为的孩子并不一定完全相信,他们落得如此下场都是父母的错。大多数有家庭暴力行为的茧居族青少年在接受治疗的某个阶段都曾向我承认:“我是个糟糕的人;我一直在给父母添麻烦。”这是他们真实感受的表达。他们在自我批评和批评他人之间纠结,终日摇摆不定,心理无法平静。正如精神科医生神田桥正治所指出的,家庭暴力背后的情绪不是仇恨,而是悲伤。

处理早期暴力的关键在于不刺激。

当孩子还处于早期阶段时,在家中平息暴力爆发的关键首先是不要激发孩子的愤怒。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出乎意料地困难。要想成功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准确了解哪些事情可能会刺激孩子。他(她)为什么会感到如此深切的悲伤,以至于觉得唯一的选择就是暴力发泄?为了不让孩子感到自卑和尴尬,家人应该注意哪些事情?要想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家人有必要从同情的角度入手,尝试理解孩子冲突的本质。有时,如果孩子的暴力爆发还处于初级阶段,那么只需通过理解和沟通,暴力就会消散。

他者的干预措施

对于暴力行为持续时间较长的严重病例,又该如何处理呢?需要不用说,治疗这类病例的难度要大得多。原因在于,在试图治疗那些暴力行为持续爆发的病例时,简单地从一种表面策略转向另一种表面策略通常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还有一个比这更根本的问题:家长们就像被蛇盯住的青蛙,发现自己被压制住了,动弹不得。面对如此糟糕的情况,有什么解决办法呢?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似乎合适的办法是让另一个人参与进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求别人代自己施暴。这仅仅意味着让其他人进入家庭。据我所知,在一个案例中,一个儿子对他母亲的暴力行为非常严重,当他姐姐的未婚夫来到他家时,他的行为突然停止了。当然,家里蹲者会讨厌别人介入事情,但一旦发生改变,就能帮助平息爆发的暴力行为。

让其他人参与进来可能意味着报警。如果孩子的行为极端暴力,父母当然应该向当局报告。但这并不是为了让警察 “有所作为”。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当家人报告了暴力行为,警察匆匆赶到现场,暴力倾向就会完全消失。大多数读者可能都知道,如果没有发生犯罪,警察除了训斥不高兴的人之外,可能不会再做什么,但这也没什么。“如果有必要,我的家人已经做好了报警的准备。” 对家人来说,与保安公司取得联系,让他们知道如果发生暴力行为,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叫保安,这可能也很有意义。很多家人可能会对采取这样的措施犹豫不决,认为如果采取了这样的措施,以后的报复会更加可怕,但家人绝不能采取这种态度。如果问题严重到需要上报的地步,家人应该坚定不移地上报,必要时必须反复上报。如果家人下定决心,那么就相对不会害怕遭到报复。

我常用的另一种拒绝暴力的方法是让家人到别处避难。我的意思是,与其试图正面应对暴力爆发,不如让家人离开现场,以此来拒绝暴力。当然,这样做会给家人带来很大的负担,但如果处理得当,他们可以期待好的结果。在谈具体做法之前,我想说明一点:这种方法可能非常有效,但也有很大的风险。因此,在尝试使用“避难”作为治疗手段之前,有必要得到专家的帮助。

避难所:一个家庭的境况

在本节中,我将以一个家庭为例,说明应该如何避难。我将要讲述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实际上是由我工作过的真正病人和家庭的案例综合而成的。

家里蹲这个人是家里的长子,十多年来一直在家里暴跳如雷。需要更不用说,他本人并没有来诊所接受治疗。他唯一的发泄对象就是他的母亲和比他小五岁的弟弟。任何让他不开心的小事都会引发他的愤怒。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引发他的愤怒——母亲可能太晚才开始准备饭菜,弟弟可能拒绝和他一起玩电子游戏,有人可能没有及时更换浴室里的毛巾,或者家人可能在他不在场的时候大笑。这些都足以让他暴跳如雷。他房间的墙壁千疮百孔,几乎没有一件家具没有被损坏过。更糟糕的是,他的母亲身上有一连串的瘀伤和开放性伤口,几乎没有机会愈合,下一个伤口就会出现;然而,每次在他暴怒之后,他都会泪流满面,乞求母亲的原谅。他会保证不会伤害她,再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他的母亲告诉我:“看到他这样,我不禁为他感到难过。我想陪在他身边,帮他一把。”母亲这种自我牺牲的行为并不罕见,但有必要再次强调,正如我在本书前面提到的,这种关系是一种依赖关系。

大儿子的生活相当不规律,在他清醒的时候,母亲几乎会一直陪在他身边为他做事。因此,母亲几乎不能随意外出,只能日夜伺候大儿子。大儿子长期失眠,所以一家人总是无法摆脱紧张的生活。身为商人的父亲曾试图出面制止暴力,但儿子对他发起了可怕的反击。从那以后,父亲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几乎完全回避了这种情况。作为这个家庭的治疗师,我曾多次建议母亲离开这个家,但母亲担心次子,发现自己无法离开。

二儿子上大学后,决定独立生活。他离开家后,母亲终于开始更愿意听从我的建议,离开这个家。我当即决定与父母会面,为他们制定一个计划。我担心父亲不会支持,但当我解释了希望他们离开的原因后,他们欣然同意合作。

大儿子的暴力行为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些时候比其他时候更严重。几天之内,他可能只是掐或戳他们,但随后他就会突然变得越来越暴力——试图掐死他的母亲,狠狠地踢她的后背,以及做其他可怕的事情。离家避难的时机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决定仔细观察,寻找最合适的时机。

有一天,发生了一场大爆炸。自从弟弟搬走后,每个星期天,母亲都会去他的公寓帮他做饭。那天,她比往常回家得更晚。大儿子似乎对此很不高兴。当她回到家时,他开始和她扭打,并狠狠地打了她的头。事实上,他打得太重了,一瞬间,她眼前一片漆黑,当场昏倒在地。

当儿子看到母亲倒在地上时,他开始惊慌失措。因为今天是星期天,他父亲在家。他打电话给父亲,喊道:“马上叫救护车!告诉他们是她儿子打了她!”父亲听话地叫来了救护车。儿子坚持说他也去,但父亲让他待在家里,自己带她去附近的急诊室。在等待妻子的检查结果期间,父亲联系了我,我给了他以下指示。

即使她的情况不坏,请医生让她住院。如果他们不让她住院,请至少另找个地方过夜。尽快给您大儿子打电话,告诉他她在医院要住一段时间。请尽量不要对您儿子的行为说教。

幸运的是,母亲只是轻微脑震荡和皮下出血,因此决定不需住院治疗。父亲在附近一家酒店开了房间,并在那里给儿子打电话。儿子似乎受到极大惊吓。对话内容如下:

儿子:“如果妈妈死了,或者有什么永久性的残疾,我就去自首,去坐牢!”父亲:“你妈妈的情况还不算太坏,但她得在医院里住一段时间。他们好像要给她做一堆检查。”儿子:“那我去照顾她。告诉我她在哪家医院!”父亲:“我告诉医生是你打了她。他说最好暂时不要让你见她,所以我不能告诉你她在哪家医院。”儿子恳求父亲告诉他医院的名字,发誓再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但父亲固执地拒绝了,就像我告诉他的那样。

第二天,母亲打来了电话。儿子似乎一夜未眠。

儿子:“妈妈,对不起。还疼吗?你什么时候能回家?”母亲:“伤势看起来不是很严重,但他们还在做检查,所以我暂时还不能回家。暂时没有我,你就和你爸爸一起生活吧。”儿子:“我明白了。我真的很抱歉。你恨我吗?你会拒绝见我吗?”母亲:“当然不会。但医生嘱咐我暂时不能见你,所以我只能每天给你打电话。”儿子继续乞求母亲的原谅,并恳求能够见母亲一面,从而使母亲没有挂断电话。最后,母亲发现自己别无选择,只能在儿子还在说话时放下听筒。她是按照我之前给她的指示去做的,我告诉她要定期打电话,但每次一定要在五分钟内挂断。

最后,决定让母亲去小儿子家住一段时间。父亲在医院事件后回到家中,开始了只有他和大儿子单独在家里的生活。只有他们两个人的时候,儿子开始做家务,态度和反抗都出奇地少,暴力爆发也完全消失了。母亲大约每隔一天就会给儿子打电话,儿子似乎非常期待她的电话。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大约两周后,我再次见到了孩子的父母。到目前为止,事情的发展几乎完全符合我的预料,因此我给了他们以下指示:“如果医院不在短期内让她出院,似乎有违常理,但你们现在还不能回家。如果你们现在回去,暴力事件会再次发生。下次给他打电话时,你们应该这样告诉他。”

检查结果显示我没有大问题,所以我已经出院了。但在住院期间,我开始思考很多问题。我咨询了一位心理医生。你妈妈受够了这些暴力,我决定不回家了,除非你彻底放弃这种暴力行为,你父亲也同意我的看法,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

你的儿子肯定会生气,但请记住,你不是在和他(商量),而是在告诉他事情将如何发展。无论他怎么哭闹,你都不能向他妥协。如果你现在向他屈服,你迄今为止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母亲同意了,在下一个电话里,她把我嘱咐她的话告诉了儿子。起初,儿子一遍又一遍地恳求她,说“我保证,我保证再也不对你发火了。我只想让你回家”之类的话。即便如此,她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儿子见状,开始生气。

儿子:“你是想抛弃我吗?你是想逃避把我养大的责任吗?你只爱我的弟弟。你是个懦夫。我再也不要你回家了!”母亲:“在我打你的时候,我照顾了你十几年,所以我已经得到了更多的东西。现在我们扯平了,公平公正。我暂时不回家了,但那也是我的家,我想回来的时候就回来,想打电话的时候就打电话。”儿子勃然大怒,告诉她再也不用回“家”,也不要打电话,但母亲没有跟他说话,直接挂断了电话。。

此后,母亲继续定期给家里打电话。起初,长子拒绝了她的电话,但几天后,他又开始和她说话。他的谈话内容和以前一样——要么恳求她回家,要么生气地告诉她再也不要回家了。过去,每当他的母亲和他打交道时,她都会耸耸肩,表示让步,但这一次,她对他的回应恰到好处。她隔三差五地给他打电话,冷静沉着地回应儿子的恳求。这里重要的一点是,要以专心致志的方式反复这样做。

母亲到别处避难大约两个月后,大儿子才逐渐开始冷静下来。他开始少了很多吼叫,相反,在声音中表现出更多的讽刺和恼怒。他不再要求母亲回家,而是开始说“离家出走一定很好,不用担心世界”或“这是你的家,如果你想回家,就做你想做的事吧”之类的话。是时候开始改变方法了。我建议孩子的母亲开始留意她什么时候可以快速地、试探性地回家看看。

起初,这位母亲相当害怕和犹豫。她不愿意回家是有道理的。十年来,她第一次尝到了没有暴力的平静生活的滋味,她对回到以前的生活感到更加不安和恐惧;然而,回到平静的状态才是治愈儿子和拯救自己的最终目标。我不得不向这位母亲坚定地解释这一点,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她的同意。

在她离开家两个多月后的一天,母亲像往常一样给儿子打了个电话,随口对他说:“我有点事要做,明天顺便去家里看看。”儿子似乎很惊讶,一开始只是简单地应了一声:“知道了。”然而,在交谈的过程中,他似乎变得越来越烦躁,开始说:“你离家出走后终于要回家了。就算你回来了,我也不可能让你进门。做好心理准备吧!”母亲只是平静地回答:“别这么说。我们一起吃顿好的吧。这是这么多年来的第一次。”最后,她不了了之。

第二天,母亲下定决心回家,但儿子已经走出家门,不在家里。儿子不可能把她拒之门外,因此,也许留在那里冒着与她面对面的风险太令人不安了。母亲等了他一会儿,但到了傍晚他还没有回家,她就放弃了,回到了自己住的地方。反复几次后,儿子最终似乎改变了主意,表示要留下来见她。他在电话里说:“我吃腻了爸爸做的饭菜,你偶尔过来做做饭,好吗?”这就是征兆。

那天是母亲三个月来第一次与儿子面对面。他表现得很尴尬,但没有说任何消极或憎恨的话,而是接过母亲摆好的晚餐,端回了自己的房间。母亲由此开始了一系列频繁的家访。最后,她接受了我的暗示要求,试着在家里过了几个晚上。儿子偶尔会说一些话,透露出一丝恼怒,比如“离家出走的人什么都不用担心。真好。像我这样的可怕的人连逃跑的地方都没有”。尽管如此,他再也没有对母亲使用过暴力。

平息暴力的基本要素

在这个案例中,母亲花了大约五个月的时间才完全回到家中。那是一年前的事了,迄今为止,暴力行为没有再发生过。虽然有时他也会对母亲发号施令,但双方的关系变得非常稳定,再也没有发生过对母亲的暴力行为。另一点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儿子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有了显著改善。现在,两人之间的关系融洽、和睦。以前两人几乎不说话,现在他们经常一起开车出去兜风。人们可能会认为,一旦儿子把自己的暴力行为压抑在心里,他就会感到更大的压力,但事实恰恰相反。如果说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他表现出了更加活跃的迹象——他的食欲增加了,他开始更频繁地外出等等。可以说,通过拒绝参与暴力而放弃暴力,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这个案例包含了一些虚构的成分,但所有细节都是基于真实案例的。事实上,这还不是我最成功的案例。总之,我曾在十个案例中让家庭成员离家出走,以逃避家庭暴力,在所有案例中,这都成功地平息了暴力。我想说的是,如果一个人遵循我在上文阐述的关键原则,并做出适当的反应,那么平息暴力行为并不难。这些原则即使不能改善家里蹲,也能带来明显的戏剧性改善。如果说我刚才分享的故事中有理想化的地方,那可能就是父母对我的指示的反应。不幸的是,很少有父母能迅速理解治疗师的指示并付诸实践。要改进一个人固有的做事方式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一个人已经使用这些方式多年之后;但是,如果父母的行为得当,那么家里蹲中的孩子应该会有明显的改善,正如我在这里所描述的那样。

在此,我想再次强调外出避难的要点。

  • 治疗师和家长必须就离开家庭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广泛协商。
  • 直接离开家的导火索应该是暴力的大爆发(不一定非要以住院为借口)。
  • 父母应确保在暴力发生后的当天离开家。
  • 父母一定要在当天给孩子打电话。
  • 离开的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我会定期与你联系。你不必担心自己的生活。我有时会回家,但具体时间我也不确定。我不能告诉你我住在什么地方。在暴力完全消失之前,我是不会回去的。”
  • 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他或她是在咨询医生后决定采取这种做法的,希望能治好孩子的病,并且全家人都同意采取这种做法。
  • 之后,家长应定期打电话,但应确保每次只说五分钟。时间一到,父母就应挂断电话,即使在通话中途。
  • 家长应注意把握时机,努力寻找孩子情绪稳定下来的时机,然后让孩子开始回家或在家里过夜,但只能是临时性的。
  • 当父母在家过夜时,如果没有暴力行为,如果孩子能够平静地说话,那么就有可能回家。
  • 在这期间,父母应与治疗师保持密切联系。
  • 父母不应屈服于暴力或威胁。他们应该保持坚定和诚实。
  • 每种情况都需要不同的时间,父母才能永远回家。如果孩子的“家里蹲”情况不太严重,父母可能一个月后就会回来;但如果情况较严重,父母往往需要半年才能回来。

考虑到这是一本关于茧居族案例的书,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我过于强调处理家庭暴力问题。当然,我这样做是有原因的。正如我之前所解释的,平息家庭中的暴力行为并不难,但即便如此,几乎有一半的家庭在开始处理家里蹲孩子的暴力行为之前,就不得不先处理孩子的暴力行为。我提供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处理暴力行为的具体指导,以便父母能够尽快找到问题的核心。只有在暴力行为被平息后,我们才能开始正面处理家里蹲。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